1958年,在某矿区的一所工人子弟小学,少先队员们在队长刘淑萍的倡议下,计划在暑假期间收集废铁进行炼钢。班主任对此表示担忧,认为这可能会干扰孩子们的暑假复习,因而反对这个提议。然而,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却支持孩子们的想法,积极帮助他们前往炼钢厂学习,并邀请了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张老恭进行指导。孩子们利用废弃的大汽油桶作为炉壳,从铁路机械厂借来了废旧的鼓风机,校长甚至将自己的自行车改装为动力机,最终成功搭建起了这一小型工厂。这个小工厂被命名为红领巾炼铁厂,而刘淑萍则担任了小厂长。在张老恭的指导下,学生们炼出了高质量的灰口铁,并在全市炼铁比赛中获得了赞誉。随后,他们又利用坩锅,一夜之间造出了连张老恭也为之惊讶的高硅钢,因此红领巾炼铁厂正式升级为炼钢厂。更令人振奋的是,他们还协助其他中学建立了炼钢炉。通过这种实践活动,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生产知识,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。gt